close

拍攝地點:福隆海濱公園            拍攝日期:2013-02-15   下午三點
這天去東北角海岸遊玩~最後一站到福隆吃便當和散步,在海濱公園的涼亭休息時,
看到眼前竟然有隻小小的白頭翁!而且靜下心才來發現周遭好多悅耳的鳥叫聲~

看看涼亭的周圍,真的有好幾隻白頭翁哩!玲瓏小巧的身形真是可愛極了><!

不過我不敢太靠近拍攝,因為感覺一有人經過他就飛走,但不久又會回來XD

喔對了~後來在5/30去內湖碧山巖遊玩的時候,又巧遇一隻白頭翁!
他站在電線杆上,背景是透徹的藍天~真是美極了!感覺好夢幻喔><~~

中文名:白頭翁
別名:白頭殼仔.白頭公.白頭鵯.
學名: Pycnonotus sinensis
英名: Chinese bulbul
科別:鵯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屬別:鵯屬
物種特性:極普遍留鳥

     分布與棲地---
分布於台灣西部與宜蘭的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的樹林.開墾地帶.市區公園.
     外型特徵---
身長:18~19公分
顏色: 頭上至頸部為黑色,頭頂白色,眼後有一圓形白斑,胸腹灰白色,背部灰色,翼與尾黃綠色.
型態:體態稍修長的中小型鳥類,嘴巴先端略向下彎,羽翼及腳短,尾羽較長.

     生態習性---
食物:以果實為主食,偶爾會啄食小昆蟲等動物.
叫聲:清脆嘹亮,聲似"秋咕立/巧克力".
行為:多為集體活動,生性活潑,愛喧叫,繁殖期聲音多變化.
繁殖:3~7月,雌雄鳥共同育雛,通常一季繁殖2次,一窩產3~4個卵,此時幾乎全以昆蟲為食.

     補充---
1.白頭翁與'烏頭翁'之差異為何?
他們倆者習性與外貌都極為類似,但在台灣分布於不同區域.
白頭翁-台灣西部與宜蘭(花蓮至楓港的一線的西北部),頭頂白色.
烏頭翁-花蓮至南端楓港一線以東南部為主,頭頂黑色.
p.s.在分布的交界線的重疊區域有極少數的雜交現象.

參考資料:
網頁- 台灣大百科       維基百科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gela 的頭像
    Angela

    Angela~換個角度‧樂活

    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